位置:首页 > 社课 > 正文

半亩塘诗社己亥三月社课(点评版)

2021年03月04日 605人浏览

  主题:豆类豆制品等

  诗词不限

  截稿日期:农历三月二十

  收稿、点评:安洪波,赵镇南

  辅评:沧海

  

  赵星雨

  偶见炸臭豆腐小吃车

  色作金黄外作酥,街头风味渐模糊。

  蓝桥一自东西后,陌路萧娘记得无。

  

  安洪波评:善用通感。“蓝桥”是否典出“蓝(廊)桥遗梦”,颜色多了些,改作“廊桥”如何?

  沧海评:情调在于“街头风味渐模糊”。由物及人,似有故事。外作酥不若体作酥直接。

  

  花山子

  豆芽机自学发豆芽分与亲友品尝

  奸商重利心熏黑,毒豆芽惊闻几回。

  网购一台吾自学,平分亲友免招灾。

  

  安洪波评:可含蓄些。

  沧海评:好心,愿得好报。题目已说尽,诗就显得直白。

  

  沧海

  豆腐歌

  三月种菽豆,五月苗成行。七月豆累累,九月采盈筐。豆圆如老茧,跳脱似儿郎。秋阳晒温暖,井水浸清凉。反复淘还漉,济济容一堂。缓缓旋石磨,汩汩出琼浆。大火沸如海,小火渐汤汤。卤水咸且苦。一线点苍茫。团团得新生,莹莹白月光。罗布层层裹,嫩鲜细细藏。笑意浮眉眼,汗水透衣裳。推门复见月,不觉五更长。小车出巷去。深辙九回肠。

  

  安洪波评:秦汉遗风,善用起兴、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娓娓道来,声色俱全。

  

  木雁

  豆芽

  翠色玲珑殊可怜,几回沐浴祛尘缘。

  罗衣半解临流卧,玉体轻舒枕石眠。

  抱瓮而居弃圆滑,捧心相处自缠绵。

  沧浪濯罢始如意,笑口开成并蒂莲。

  

  安洪波评:颔联艳些,尾联弱些。颔联最引人感想。

  沧海评:小小豆芽七律铺展,别开生面。描摹生动,极尽能事。“抱瓮而居,捧心相处”,颇为难得。惜收句未能拓开一层。

  

  一苇

  卤水豆腐

  锄禾千遍雨兼风,拣得珠圆粒粒同。

  纵使磨身如粉碎,尚须一点始成功。

  

  安洪波评:融得人生历练入诗,“一点”之功,谁都需要啊。

  沧海评:层层递进,至“一点”见真功。大好

  

  方竹

  豆腐脑有忆

  漫推石磨小儿郎,闻惯锅沿柴火香。

  热气蒸蒸来一碗,至今回味响梆梆。

  

  安洪波评:美好回忆,令人向往。平易了些。

  沧海评:娓娓道来,很有画面感。似乎卖豆腐的也是敲梆子。闻声得味,通感佳处。惟前半写制作,后半写品尝,中间似隔。

  

  詹海林

  湖南臭豆腐

  凌寒浴雨到长沙,岳麓山前香气斜。

  往岁三湘豪杰众,谁人入腹把君夸。

  

  安洪波评:香气如何“斜”?泛泛写众人,孰若近切写自己?

  沧海评:未得真味,香气斜,凑韵。入腹,随手,欠妥。

  

  赵镇南

  豆腐

  八公山上淮南术,一点寒浆化玉脂。

  世上佳肴无此盛,人间美味尽于斯。

  热麻香辣多加饭,凉拌青葱好作诗。

  生就平常原素淡,仙厨烹饪幻千滋。

  

  安洪波评:颔联合掌,颈联不工。“热麻香辣”是并列词组,“凉拌青葱”是动宾词组,相差太远,“青”是颜色,还需对颜色。

  沧海评:起句不凡,接续肆意。口语雅词通吃,尽显吃货本色。“生就平常原素淡”,至此转已有力,然末句未结出彩,甚憾。

  

  刘约之

  豆奶

  汝以水为形,吾尝豆作羹。

  虽无樽外趣,但葆粒中精。

  入腹温醇滞,填肠脚步轻。

  晨兴逢酒客,犹未解余酲。


  安洪波评:首联不必对仗,均以豆奶视角描写也可。意旨可再拔高些。

  沧海评:写的是豆奶,想的是美酒。

  

  红泥小炉

  浣溪沙 夫子庙豆腐涝

  青韭浮脂滑玉膏,红油点髓绽琼苞。庙前吃货走如潮。

  百里秦淮云水摇,六朝烟火齿唇消。个中滋味待亲调。

  

  安洪波评:首二句绮丽直追五代,“吃货”不太搭调。对仗极好。

  沧海评:前二句不惜笔墨,极尽能事。后半前二句怀古意味,对仗工稳,吃货之上,再发幽思。个中滋味,更上一层。

  

  林看云

  街边食豆腐脑有寄

  驴火食来频,欲尝老味道。油条与豆花,闻说一家好。晨起约相寻,却在胡同小。街头简易棚,夫妇当炉早。卤味落琼脂,韭共蒜香袅。玉粉变金黄,酥脆春阳照。豆沙油饼藏,慢品其中妙。食罢意无穷,摸腹已然饱。闲问隐何深,不堪城管啸。或遇雨兼风,天寒客更少。网催外卖生,人多手机叫。欲将店铺租,地段租金扰。暂且此间谋,慢将铺面找。闻此亦唏嘘,世上多烦恼。不惧苦和辛,勤者有酬报。预祝心事成,再吃豆腐脑。

  

  安洪波评:豆腐的描写很漂亮。店主的小烦忧未与大时代挂钩。

  沧海评:中有寓讽意,惜笔力未得之。五古之难在于气韵流走,在于笔锋顿挫,在于字面经营,三者缺一不可。

  

  安洪波

  豆腐为半亩塘社课作

  以雨以风曾以苗,过林过野过长桥。

  当时几粒铜豌豆,今日一支云水谣。

  

  沧海评:写的很飘逸,似乎有故事。不知云水谣里有没有豆腐。“曾以”与前两个“以”和后边三个“过”节奏有些错落。


社课索引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