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诗词杂集 » 正文

借物言志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16   411人浏览

  吴均的诗在当时颇为著名。《梁书·文学传》说,他的诗文风格“清拔有古气”,曾引起一些人的仿效,号为“吴均体”。在他那些豪放俊迈的边塞诗中,清拔之气表现得很明显。从其他题材的作品中,也可以体会出来。

  比如他的咏物诗,便不像齐梁时其他作者那样,体物入微,细腻地刻画物态,而往往是借物言志,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愫,对物的描绘倒只是用粗放的线条稍作勾勒而已。如《共赋韵咏庭中桐》:

  龙门有奇价,自言梧桐枝。华晖实掩映,细叶能披离。不降周王子,空将岁月移。严风忽交劲,遂使无人知。

  有两个典故须先加说明:龙门,指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间,黄河由此奔流而过。传说山上多桐树,质地甚佳,适于制作乐器,故《周礼·大司乐》已有“龙门之琴瑟”语。西汉枚乘《七发》描绘道:“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谿。”吴均此诗本应咏庭院中的桐树,但他一下子便联想到龙门之桐,一开首就不扣紧眼前物而落笔。再一个典故是“不降周王子”句。周王子,指周灵王太子晋,亦即王子乔。传说他年纪很轻便成仙而去。三国时的嵇康作《琴赋》,说琴声之美妙,使得“王乔披云而下坠”。因为琴是桐木所制,吴均此诗便将王子乔的下降直接与桐树相联系,他反嵇康之意而用之,说美好婆娑的桐树未能吸引周王子下降,日复一日,岁月徒然流逝。凛冽的霜风乍起,桐树终于默默无闻,无人观赏,无人了解。这无疑寄托着他怀才不遇的悲慨。诗中描写桐树形态的句子,只有“华晖实掩映,细叶能披离”两句。这种写法,与齐梁一般咏物诗是不同的。

  再看他的《咏慈姥矶石上松》。慈姥山在今安徽当涂北、江苏江宁西南,面临长江。慈姥矶当是其山突出于江上的部分。诗云:

  根为石所蟠,枝为风所碎。赖我有贞心,终凌细草辈。

  同样也没有细致的物态刻画,而守正不移、睥睨群小之慨跃然纸上,正和鲍照诗中常常可以感到的那种兀傲之气相似,都体现了寒门下士对于门阀制度下不合理社会现象的反抗心情。

  再看一首《咏宝剑》: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昆吾是传说中的山名,据说其溪水内出产的金属,铸成兵器,光明如水精,切玉如割泥。张公子,西汉富平侯张放,是成帝外甥,备受宠幸。这里泛指权贵,也可能是因西晋张华引起联想。张华曾请人从丰城狱屋基下掘得宝剑,光焰烨烨如电,珍爱无比。诗人以剑自喻,寄托着蒙受顾遇、一展怀抱的希冀。这使人想起唐代郭元振的《古剑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铸得宝剑名龙泉。……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还有李白的《感寓》(即《古风》十六):“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电腾不可冲。……风胡(古之善相剑者)殁已久,所以潜其锋。”都是借咏剑寄寓不遇之感。吴均这首清峻迈往的《咏宝剑》想必给他们以启发。

  此外,如《咏柳》说:“不为君所爱,摧折当何言!”《咏鹤》说:“稻粱惠既重,华池遇亦深。怀恩未忍去,非无江海心。”都寓有渴求知己的情感。总之,吴均的许多咏物诗,与其说是咏物,不如说是咏怀。当然,其他作者的咏物诗也有抒发主观情感的,但吴均诗中这一点特别突出;而且,他抒发的情志常常是激昂慷慨。在语言形式上,他不太讲求严格的声律、对偶。(当然只是与同时期诗人相比较而言)凡此种种,确使他的咏物诗较有阳刚之气。这也是“清拔有古气”的一种表现。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