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诗词杂集 » 正文

《短歌行》作于何时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16   1546人浏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曹操《短歌行》两首中第一首的开头两句,也可能是曹操诗歌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两句,这或许应归功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将这首《短歌行》引入小说,并对曹操吟这首诗的情形作了极其精彩的描写。

  《三国演义》将曹操吟这首诗的时间安排在赤壁之战的前夕,那时他率领八十万大军,屯驻长江北岸,认为东吴指日可下,踌躇满志,慷慨激昂,于是在夜宴长江时,披襟当风,手持长槊,吟出了这首《短歌行》。

  曹操横槊赋诗

  然而,这一描写虽然精彩生动,令人想见其神情气概,但翻检诸书记载,却是找不到它的出处的。曹丕《典论·自叙》中,只说到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与曹操年代相近的《魏书》作者王沈,也仅说到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晋人袁瓖在《上书请建国学》中,方始提到:“昔魏武帝身亲介胄,务在武功,犹尚息鞍披览,投戈吟咏。”唐人李延寿《南史》中才有一个垣荣祖说道:“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可不负饮食矣。”到了诗人元稹笔下,这话又变成“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这就是“横槊赋诗”四字的出典。有了这四个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用它做起文章来,他的《前赤壁赋》中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正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苏东坡月夜与客泛舟于赤壁,故拈此两句,观其行文,其本意未必谓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赋的就是《短歌行》,始未料给他这么信手一拈,就此拈出这么一段临江赋诗的佳话来。

  究其实,曹操横槊赋诗毕竟只是诗人的形容,在那大战的前夕,恐怕他无论如何认为胜券在握,也不至于有闲情逸致去舞文弄墨,况且面对宾客幕僚,即使他酒酣耳热,也不至于吟诗时还要手持丈八长槊。我们再来看一下曹操这首《短歌行》的含义,就会感觉到它并非是在那种情景下创作出来的。《短歌行》的诗辞是这样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貌似散漫,其实结构相当严整。全诗共可分为四段,每八句为一段。第一段以饮酒发端,引出人生短促,又因此引出“忧思”而复归于饮酒。“对酒当歌”的“当”字,前人有不同的理解,或以为应作“应当”解,或以为应作“面对”解,或以为应作“当作”解,且各引诗为证。但所引都是他人诗句,终究是隔靴搔痒;直寻其意,三者中似以“应当”较胜,因此诗本身就是歌,固不必“面对”,更不用以酒代之。第二段“青青”以下八句,前两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末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此段点明前段“忧思”的是:因为人生短促,所以急于求贤人赞助,建立功业。诗中以“青青子衿”指所期待的贤人,又以《鹿鸣》这一古代宴饮宾客时所唱的歌来表示自己欢迎渴求的心情。第三段“明明”以下八句,进一步描述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前四句诗人以明月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贤人,而自己则欲“上九天揽月”,又因难以揽到而“忧从中来”。后四句转而写有贤人“越陌度阡”地远道而来造访存问,在设宴席、叙契阔之际,自己仍不免感念那未至贤人的“旧恩”。“恩”字一作“思”,则指尚有贤人未至的“贤思”,亦可通。最后一段,前四句承前段对未至贤人的感念而以乌鹊作譬喻来形容他(或他们)无所依托的处境。月明则相映之下星光黯淡稀疏,譬喻那贤人所到之处令他人黯然失色,言下之意是他必将受到众人排挤;同时月明星稀的夜晚并非乌鹊飞翔的时候,因此它绕树三圈而无所依托。后四句则写自己因贤人不至并且无可依托所引起的心愿,进一步明确表明自己求贤若渴的态度并以“周公”来勉励自己持之不懈。泰山不却微尘,故能成其高;大海不辞涓滴,故能成其深;周公因下士求见尚且一握发,三吐哺,故能使天下钦服附从,集众思而成大业:因此曹操引以自勉。

  这首诗的主旨是很清楚的,然而唐人吴兢以为是“言当及时为乐”(《乐府古题要解》)。清人陈祚明又以为是在“禅夺之意已萌,而沉吟未决,畏为人嫌”的情况作的,所以感叹时光易逝,忧思不已(《采菽堂诗集》),所以王夫之说:“此篇人人吟得,人人埋没。皆缘摘句索影,谱入孟德心迹;一合全首读之,何尝如此。”并且尖刻地讥嘲那些一厢情愿地根据片言只语来解释此诗的做法为:“捧读画上钟馗,嗅他靴鼻,几曾有些汗气?”(《船山古诗评选》)还是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说得好,他说这首诗“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从这首诗的情趣和内容来看,这首诗是从容饮酒时的思贤怜才之作,绝无可能作于戎马倥偬之际,所以《三国演义》把它的创作时间安排在赤壁之战的前夕,妙则妙矣,却毕竟是小说家言,不足凭信的。虽然如此,其传播此诗之功,却也不可抹煞。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