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 我要投稿 - 申请专栏作者 - 公众号:zhscwx
  • 网站首页 > 微信精选 正文

    中国古代文人隐士的隐居类型

    zhscwx 2019-02-15 微信精选 2070 ℃

    隐士.jpg

    古代隐士(图源网络)


      中国古代出仕的人比较多,也比较推崇出仕,但也有一些文人雅士开始了隐居生活。但是不管其是不是真心归隐,或者为了博得名气,或者真心归隐,都是隐士。因而,这些人的隐士也就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分成了十种类型。

      

      隐居类型一、完全归隐:

      

      归于此类的隐士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他们与为仕而隐完全没有干系,即使有时机有环境有条件,甚至朝廷派人来多次延请,他们也拒不出仕,如晋宋间的宗炳、元代的吴镇等。

      

      隐居类型二、仕而后隐:

      

      这种类型的隐士在中国古代很多,当过官,因为对官场不满而解冠归去。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陶渊明,其隐逸的名气甚至超过其诗名。但陈传席认为在陶渊明归隐之后就变成“真隐”了。

      

      隐居类型三、半仕半隐:

      

      此类人先是做官,但后来不愿做了,但辞官又无保于生计,于是虽做官,却不问政事,过着实际的隐居生活,虽然不具有隐士的名分,但却有隐逸思想,如唐之王维。

      

      隐居类型四、忽仕忽隐:

      

      如元明之交的王蒙、明末董其昌,均是先做官,然后又隐居,待朝廷征召或形势有利,又复出仕,之后再归去。陈传席先生评价这种人不果断,拖泥带水,并说王蒙创造了拖泥带水皴,董其昌的画用笔含糊不清,太暗而不明,就和他们的性格有关。

      

      隐居类型五、隐于庙堂:

      

      这类隐士,虽然做官,但不执着于政事,陈传席评价之为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对国家危害最大。

      

      隐居类型六、似隐实假:

      

      如明代隐士陈继儒,虽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写诗讥笑他“翩翩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家”。

      

      隐居类型七、名隐实官:

      

      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人称陶隐士,虽然隐居山中,朝中大事还向他请教,被称为“山中宰相”。这种隐士实际上不具隐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为了更自由而已。

      

      隐居类型八、以隐求仕:

      

      通过隐逸来博得名声引起朝廷的关注,然后出仕,即所谓的“终南捷径”。如唐代的卢藏用在考中进士后,先去长安南的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征召,后来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遗,他曾对友人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

      

      隐居类型九、无奈而隐:

      

      此类人实际上最热心于时局,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上从事最激烈的反清斗争。这一批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隐居类型十、真隐而仕:

      

      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时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去。如殷商时伊尹、元末的刘基,名气最大的是诸葛亮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楚辞?惜誓》王逸注:“或有修行德义,隐藏深山,而君不照知也。”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注:本文摘自商都网,作者不详。


    弹铗室宝宝起名、八字批命、六爻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