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诗词格律 » 正文

诗律教程 | 第一讲 诗律的形成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1-26   1996人浏览

  第一讲  诗律的形成

  

  诗歌属于韵文,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般依据语音的自然节奏和口语的韵律而形成某种音乐性的效果。当诗歌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人们总结了语音与诗歌形成相结合的经验,形成了格律。这种诗歌,我们称它为古典格律诗体。中国古典格律诗应包括唐代的近体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我们现在所讲的诗律是专指自唐代以来的格律诗的声韵规则。凡是按照语音自然声律而随意作的诗,我们称为古体诗,有以下几体:

  

  (一)四言:例如古代《诗经》的绝大部分作品,三国时曹操的《碣石篇》,唐代韩愈的《元和圣德诗》;

  (二)五言:如杜甫的《佳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及《唐诗三百首》所收的五言古诗;

  (三)七言:如李白的《醉时歌》、杜甫的《丹青引》及《唐诗三百首》所收的七言古诗;

  (四)杂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蜀道难》、《战城南》;

  (五)歌行: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以上几种古体诗,它们除了押韵——韵亦是较自由的,此外并无什么通行的规则了。唐代初年新兴了一种格律诗,人们为了将它与古体诗相区别而称为近体诗,它有以下几体:

  

  (一)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二)六言律调诗:如康骈《广谪仙怨》,唐人作此体者甚少;

  (三)长律(排律):八句以上者,如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四)试律(试帖):唐人此体为五言六韵,如苏颋《御箭连中双兔》。

  

  以上诸体中,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为主体,其余的可视为变体。我们在讲律诗时也是只讲主体,其余的变体暂可不必考虑。中国的诗体到唐代已臻于完备。唐人之所以称格律诗为“近体”,这表明他们认为这种诗体起源于“近世”,而并非“古代”。近体诗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建国(618)百年前的“永明体”。

  

  南齐武帝萧赜年号永明(483-493),在位十一年。这时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三百余年,南朝帝王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因而许多外国僧侣纷纷来到了中国。永明元年武帝在华林园设八关斋戒,很尊崇佛教。佛经的东传带来了印度的音韵学,在中国传入了音素知识,于是中国兴起了音韵学,而且将它运用于诗歌的创作。永明时代,南朝的文学繁荣。当时的著名文人沈约著有《四声谱》,周颙著有《四声切韵》,它们都是早期的音韵学著作。此外还有诗人王融和谢朓等,他们能辩识声韵,以汉语的平、上、去、入为四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声韵的规律,有“四声八病”之说,一时成为风尚。人们称这种新变的讲究声韵的诗体为“永明体”。兹试举两例:

  

  题故人别业 张谓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

  落花开户人,啼鸟隔窗闻。

  地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

  昼游仍不倦,乘月夜寻君。

  

  舟中望月 庚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灰飞重晕阙,萱花独轮斜。

  

  在以上两诗里已经运用了音韵的抑与扬、轻与重的关系,即平声与仄声的对应,严守韵部,注意对偶。它们已具格律诗的雏形了。

  

  中国格律诗发展为严密的规律是在唐代初年。诗人元稹谈到唐诗的发展过程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沈宋即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律诗——近体诗是到他们才定体的。例如:

  

  杂 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题大庚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唐人律诗是有规律可循的,概括起来,其格律包括三个要素,即有平起有仄起两式,字声分平仄,韵用平声韵。格律诗与音韵学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要学习格律的读者,必须具备基本的音韵学常识,否则是学不会诗律的。我们在此将特别强调诗律的声韵标准。


最近发表
弹铗室宝宝起名、八字批命、六爻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