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正文

投杼之疑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21   113人浏览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周书.唐瑾传》:“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亦作“投杼之惑”。《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偏正 杼,织布的梭子。比喻流言一再重复,容易使人认假为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周书·唐瑾传》:“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于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所以益明之耳。”△多用于流言的传播方面。→流言惑众 ?信而有征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