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正文

三十而立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21   85人浏览

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应当有所建树。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六十岁时见闻广博,遇事可立辨曲直善恶;七十岁时能按自己心愿而又不超越法度。后人把人的三十岁叫做“而立”之年。

【出典】: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鲁迅《阿Q正传》:“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

偏正 而,才。三十岁才开始成熟,能自立于社会。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多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陆继宗《三十而立》:“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用于描述青年的成熟阶段。

解释 本指人在三十岁左右知晓礼仪,做事有分寸。后用来表示人

在三十岁前后应当有所成就。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是记载孔子

及其主要学生的言行的

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从《学

而》到《尧曰》共二十

篇。

在第二篇《为政》

中,孔子有一段话,大

致叙述了自己一生的各

个阶段,教导学生在每

个阶段都要有每个阶段

的收获。他说:“我十五

岁时立下了学习的志愿;

三十岁时学懂了礼仪,

从此说话做事都有了把

握;四十岁时掌握了各

种知识,所以心里不犯

糊涂;五十岁时懂得了

天命;六十岁时,一听

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分

辨出真假,判定出是非;

到了七十岁,便能做到

既随心所欲,又不逾越

规矩。”

例句

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

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

奖,真可谓三十而立。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