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正文

水中捞月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21   111人浏览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 “是人非人心不别,是幻非幻如何说! 虽则似空里拈花,却不是水中捞月。” ●《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真觉禅师指出,镜子里的形象虽能看见,但它不是真实的东西,水中的月亮更是捞不起来的。

偏正 比喻白费功夫,一无所获。元·杨景贤《刘行首》3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贬义。多用于指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徒劳无功?一箭双雕。 也作“水底捞月”、“水底捞明月”、“水底摸月”、“水中捉月”、。

解释 到水里去打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

力气。

出处 《摩诃僧

律》卷七:“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

‘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

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

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

这是佛祖对各位听讲的僧众讲的一个故事。在遥远的过去,

伽尸国有个波罗奈城,城中的空闲处生活着一群猕猴,整天在树

林里游玩。一天晚上,月光皎洁,这群猕猴跑到一棵树下的井边

玩,看到了井中的月影。这时,猴王对群猴说:“月亮现在落到

井里要淹死了,我们应该一起救出它,不要让世间的黑夜变得黯

淡无光。”猴子们议论纷纷,都说那该怎样救呢?猴王又说:“我

知道办法。我捉住树枝,你们抓住我的尾巴,我们一个接一个,

就可以下到井里捞出它了。”于是猴子们就按照猴王的安排,一个

抓住一个的尾巴,向井里的月

影接近。连接的猴子越来越

多,还没有到达水面,树枝就

被压断了,猴子们一下掉到了

井里。树神看见了,就说:

“你们这群吃野果的傻家伙,

真是笨蛋跟随傻瓜。水中的月

亮怎能救起?在我看来简直是

自找烦恼,这样的思维又怎能

拯救整个世间呢?”

近义 大海捞针

例句

从物欲上求快乐,无异于

水中捞月,永远不会达到目

的。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