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正文

滥竽充数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21   51人浏览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虚在其位、聊以充数,有时也用于自谦。战国时齐宣王听人奏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有个复姓南郭的先生,要求为他吹竽,宣王很高兴。这样,单为吹竽而食俸者达数百人之多。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即位。他也很喜欢听竽,但他愿意听独奏,要求演奏者轮流来吹。这样,南郭先生便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地溜掉了。

【出典】: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例句】:

唐·姚思廉 《梁书·庾肩吾传》:“朱丹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鲁迅《准风月谈·归厚》:“作者在谣言文学上,也还是‘滥竽充数’。”

主谓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人中间凑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比喻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有真本事的人里充数。也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以表示自谦。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副队长换上了魏富海,其实魏富海也不是什么技术人员,只是~。”△贬义。用于写假冒凑数。→鱼目混珠 备位充数 ?百里挑一 出类拔萃 宁缺毋滥货真价实。也作“南郭滥竽”。

解释 滥:虚妄不实,蒙混。竽:古代竹制簧管乐器,与笙相似而

略大。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者冒充有本领,混在行

家里凑数。也比喻以次充好。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

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的合奏。有位南郭

先生,本不会吹竽,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机可乘,就请求加入

吹奏的队伍。宣王很高兴,给他和大家一样的待遇,让他和大家

一起吹奏,南郭先生因此照样得到赏赐。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湣王也喜欢听竽,但是他

和父亲不同,他喜欢听乐手

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

一看蒙混不下去,就只好偷

偷地溜走了。

近义 鱼目混珠

例句

在这个实力强劲的技术团

队中,个个都堪称行家里手,

滥竽充数者在这里毫无立锥之

地。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