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正文

画龙点睛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21   144人浏览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 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遂用“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之处用精辟之语点明要旨,使之生动传神。明 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那个‘诗眼’一点上去,就像画龙点睛似的,通篇诗都突然光采焕发了。”

连动 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语句点明主题,使内容更生动有力。语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多用于写作或说话方面。→锦上添花?画蛇添足

解释 画好龙的肖像后再给它画上眼睛。后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

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吴中人也。

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

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时诸王在外,

武帝思之,遣僧繇乘传写貌,对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

明帝置,内有柏堂,僧繇画庐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

问:‘释门内如何画孔圣?’僧繇曰:‘后当赖此耳。’及

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毁拆。

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

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南北朝时梁朝的梁武帝萧衍尊崇佛教,广修寺院。据唐代张

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当时很有政治地位和远见,

又是著名的画家,梁武帝修饰佛寺的时候往往让他在墙壁上作画。

当时梁武帝已经分封出去的儿子们都不在自己身边,武帝很想念

他们,就派张僧繇到各位王子的封地去描摹他们的画像,以便自

己看见画像就像见面一样。当时江陵有座天皇寺,是明帝萧鸾设

立的,寺里有座柏堂。张僧繇在柏堂里画了卢舍那佛的佛像以及

孔子等十位哲人。梁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佛门内为何要画

孔圣人呢?”张僧繇回答说:“这座寺庙以后还得依赖孔圣人的画

像来保存呢。”等到后周时代朝廷废灭佛法,烧光了天下所有的寺

庙和佛塔,只有这座殿堂因为有孔子的画像所以没有下令拆毁。

又记载说,金陵有座安乐寺,张僧繇在里面画了四条白龙,但没

有给它们画眼睛。他常说:“如果一旦画上眼睛,白龙就会飞

走。”人们以为不可能,一定要他画上眼睛。果然,当张僧繇给其

中的两条白龙画上眼睛后,天空开始电闪雷鸣。不久,雷电击穿

了墙壁,这两条龙腾云驾雾飞上了天,而另外两条没有画眼睛的

龙一直还保留在墙上。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