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注册帐号旧体诗词研习主题网站
你的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正文

当头棒喝

选择字号: 超大 标准 诗教网 发布于2019-04-20   138人浏览

《五灯会元.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佛教禅宗祖师为了打破学人的凡想迷情,棒喝交驰,作为特殊的施教方式。“棒”始于宣鉴,“喝”始于道一。后以“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书》云:‘作善降祥。’此定理也。为晚近人当头棒喝,实有名征。”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当头棒喝,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偏正 棒喝,佛家禅宗祖师促人领悟佛理时,常一棒击下,或以喝斥令答问。因以此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五灯会元·临济义玄禅师》:“师问洛浦:‘从上来,一人引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曰:‘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浦便喝,师乃打。”△描写人际关系。→醍醐灌顶 暮鼓晨钟←→蔽美扬恶 播糠眯目。也作“当头一击”、“当头一棒”。

解释 原指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来学佛的人,常不问情由,用棍棒

或呵斥作为特殊的施教方式。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

警告。

出处 《五灯会元·黄檗(bò)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

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

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唐朝时江西有个道一禅师,姓马,时称马祖。有一次,马祖

的弟子百丈禅师参见他,他在百丈迷惑不解时大声一喝,使其醒

悟。后来,百丈对自己的弟子回忆说:“佛法不是小事,我曾经

两次参见马祖道一禅师,蒙他大喝一声,让我觉醒,领悟了佛法

的真谛。而他这一声大喝,竟震得我三天都两耳发聋、两眼发

黑。”

临济义玄也是唐代的著名禅师。他俗姓荆,曹州(今山东菏

泽)南华人。义玄出家后,精研佛教律学,博通经论,后来云游

到江西黄檗山参见希运禅师。睦州和尚当时在那里担任首座,看

到义玄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就点化他说:“你到这里已有多时,

为什么不去问话?”义玄问:“问什么呢?”睦州说:“你就问:

‘什么是佛法大意?’”临济便去问师傅黄檗,话还没有说完,黄檗

抬手就打。义玄回来后,睦州问:“你去问话怎么样?”义玄说:

“我话还没有说完,和尚就打我。”睦州就说:“你再去问。”义玄

又去问,黄檗又打。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被打。义玄搞不明白,

就去拜见大愚禅师,经大愚禅师指点,才明白黄檗三打是为了警

醒自己的痴呆愚昧。

此后,禅门施教也多以棒喝交加的手段,所以禅门流传着这样

一句名言:“一喝大地震动,一棒须弥粉碎。”意思就是棒喝能引

起心灵的震动,能消除像大山一样积压在心头的困惑。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