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公元前583年,晋国以栾书为统帅,出师侵蔡并与楚国军队发生了冲突。为了避实击虚,栾书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的建议,转攻沈国,俘虏其国君。左丘明在评论这次军事决策变动时称赞栾书采纳好的意见就象顺从流水一样。
【出典】:
《左传·成公八年》:“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句】:
《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主谓 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八毛!’他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褒义。描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从谏如流 广开言路 ?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拒谏饰非。也作“从善若流”。
解释 听从正确的意见,如同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和顺当。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
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栾书是春秋中期晋国的著名将领。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
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栾书率军救郑,两国军队在绕角相
遇。尚未战斗,楚军撤回,晋军于是顺便侵袭蔡国。楚国的公子
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县的军队救援蔡国。栾书的两名副将向
他请求想要迎战,栾书正打算答应,另外三名手下知庄子、范文
子、韩献子劝谏说:“不行。我们前来救援郑国,尚未战斗楚军
即离开了我们,我们于是来到这里。这样做,等于是把杀戮搬到
了别人头上。杀戮尚未完结,又激怒楚军,初战一定不能取胜。
即使战胜,也不是好事。我们大军出征,结果只打败了楚国两个
县的力量,又有什么光荣的呢?假如不能打败对方,受到的耻辱
就太重了,不如回去的好。”于是晋军就撤退回国。
当时晋军将领中想作战的人很多,有人对栾书说:“您掌握
军权,应该斟酌民心办事。现在您的副将十一人,不想交战的只
不过三个罢了,想战的是大多数,您应该听从多数人的主张。”栾
书说:“好的主张才是大众的主张。现在三位将领的意见一致,
是大众的好主张,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晋军退军后,楚军也
撤退回国。晋军又趁机侵
袭了沈国,俘获了沈国的
国君揖初,这也是采纳知
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建
议的结果。当时的有识之
士评论说:“栾书听从好
的意见就像水流一样和顺
迅速,真是合宜啊!”
例句
曹操和袁绍相比,一个从
善如流,一个刚愎自用,结果
袁绍失去了民心和人才,最终
兵败人亡。